阿合奇县文化馆:螺钿工艺遇科技,非遗手作焕新趣
| 来源 | 阿合奇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阅读 |
|---|
10月19日,阿合奇县文化馆内创意满溢,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手作・科技探趣”主题活动在此温馨启幕。本次活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螺钿工艺为核心,创新采用“讲解+实操”的沉浸式形式,既让参与者深度感受传统镶嵌技艺的独特魅力,也探索了非遗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新路径。
活动伊始,文化馆工作人员以生动鲜活的讲解拉开序幕。他们从螺钿工艺千年传承的历史渊源切入,细致阐述这项古老技艺的兴起脉络,以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讲解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手持螺钿实物,现场展示不同贝壳材料在光线下呈现的绚丽虹彩效果,灵动的光泽引得现场参与者频频惊叹,瞬间点燃了大家对螺钿工艺的好奇与兴趣。
理论讲解环节结束后,最受期待的实操体验正式开启。工作人员早已为每位参与者备好精心搭配的材料包,里面整齐摆放着切割规整的各色螺钿片、质感细腻的金属胸针底座、安全实用的专用胶水,以及方便精细操作的镊子等工具。“大家先挑选心仪的螺钿片,用镊子轻轻夹取,在底座上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确认位置后再用胶水小心固定……”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参与者们纷纷化身为“手作匠人”,屏息凝神地投入创作:从斟酌螺钿片的色彩搭配,到微调每一块的摆放角度,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现场既满是专注创作的氛围,又洋溢着动手实践的乐趣。
活动现场,参与者们不时互相交流创作心得,遇到拿捏不准的难题便主动向工作人员请教。在一次次动手尝试中,大家渐渐掌握了螺钿镶嵌的基本技巧。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精心雕琢,一个个造型别致、色彩斑斓的螺钿胸针陆续完成。当参与者们举起自己的作品时,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阿合奇县团结小学的学生赵霏霏捧着亲手制作的胸针,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做螺钿胸针,特别有意思!原来不起眼的贝壳片,经过自己的手就能变成这么漂亮的首饰,真的太有成就感了!
在螺钿手作体验后,活动迎来了另一大亮点——科技探趣环节。阿合奇县科协工作人员带领参与者走进“改变世界的材料”主题展览,现场引导大家动手操作各类互动展品。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在旁协助指导,及时解答大家操作中的疑问,用直观有趣的方式激发起所有人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此次“非遗手作・科技探趣”活动,不仅让参与者近距离接触、亲身体验了螺钿工艺的制作全过程,更让大家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阿合奇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持续策划并举办此类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与互动性的活动,让更多非遗技艺走出“档案”、走进生活,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责任编辑:拜合提古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