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姆孜”弹出共富曲——阿吉别克·买买提阿洪带领乡亲巧手织就幸福路
来源 | 阿合奇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阅读 |
---|
在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色帕巴依村,一间充满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坊里,库姆孜琴声与白毡帽的编织声交织共鸣,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由村民阿吉别克·买买提阿洪创办的喀柯沙礼库姆孜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6年7月成立以来,不仅让库姆孜、白毡帽等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焕发新生,更成为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走进合作社的制作车间,十几名工人正专注地忙碌着——有的手持工具精心雕琢库姆孜的琴身,有的则灵巧地编织着白毡帽的精致纹样……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型。
凭借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工艺,合作社的产品深受市场青睐,远销至乌鲁木齐、喀什、阿克苏等地,每月销售额稳定在1.5万元。在合作社就业的11名员工,除了每月2000多元的固定工资,还能根据产品销量拿到提成,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以前家里靠放牧为生,收入不稳定,现在既能学到手艺又能照顾家里,相信我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合作社员工木沙•帕斯力说。
“合作社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阿吉别克·买买提阿洪说。作为阿合奇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制作白毡帽的代表性继承人,阿吉别克·买买提阿洪与手工艺品的缘分已有近25年。多年前,他在县城学成毡帽技艺归来,看着家中窘迫的生活状况,便下定决心要凭借这门手艺闯出一条致富路。村委会得知他的想法后,主动牵线搭桥,在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帮他租到了合适的店铺,还申请了6万元无息创业扶持资金,购置了专业的制作设备,让合作社得以顺利起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阿吉别克·买买提阿洪敏锐地意识到线上市场的潜力。他带领合作社成员积极学习新技能,探索出“远程下单+线上展示+线下销售”的多元化经营模式。通过手机拍摄制作过程和产品细节,借助电商平台吸引订单,并与各地实体店展开合作,从而使产品走进更多消费者的视野。阿吉别克·买买提阿洪表示:“借助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柯尔克孜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我们开辟了致富的新途径。”如今,线上订单在产品总销量中的占比已超过三成,销售渠道的拓展使得手工艺品能够远销各地。
合作社还采用“以干代训”的方式,敞开大门接纳想要学习手艺的乡亲,从选料到制作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县各乡镇的23人在这里学成出师,其中6人更是在各地开起了自己的手工艺品店铺,成为新的致富带头人。
“我要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合作社,把柯尔克孜族库姆孜、白毡帽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做成一项特色产业,带领大家实现共同富裕。”阿吉别克·买买提阿洪坚定地说。
从一个人的创业梦想到带动一群人的致富路,喀柯沙礼库姆孜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用非遗技艺串起了乡村振兴的“金链条”。未来,随着更多人加入传承保护与创新发扬的队伍,这份承载着温度的手艺,必将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阿吉别克·买买提阿洪的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当传统文化遇见创新思维,老手艺也能成为致富“新引擎”。在这条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之路上,越来越多的“守艺人”正点亮希望,编织未来。
责任编辑:李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