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好事】“小食堂”撬动“大治理”——哈拉布拉克村惠民餐厅创新基层治理“四维融合”实践
来源 | 阿合奇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阅读 |
---|
哈拉布拉克村惠民餐厅,坐落于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文化站后方,是基层治理创新的鲜活样本。2024年以来,村党组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紧扣州委基层治理“八力”和“两个牵引”要求,探索形成“村集体主导、多方协同、群众参与、反哺治理”的闭环模式,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创新协商机制、深化服务融合、拓展产业功能,打造出集民主协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治理枢纽,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2.8万元,实现治理效能与集体经济“双提升”。
突破传统议事形式,将餐厅转化为“全天候”协商阵地。“餐叙议事”双轨并行。设立“日常餐叙”即时反馈通道,村民就餐时可随手提交村务建议,由管理员“一餐一记”分类转办,累计解决河道清理、垃圾清运等民生小事28件;每月15日固定开展“议事日”活动,围绕土地清理、土块房拆除等重大事项组织专题协商,配套“提案积分制”,对32条被采纳建议的村民给予餐费减免奖励,带动议事参与率提升至78%,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治理菜单”动态更新。根据议事结果形成“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在餐厅公示栏动态更新办理进度,让村民成为基层治理的“出题人和”“阅卷人”。
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群体,构建“服务+治理”双向赋能机制。实施“惠老暖心”工程。推出60-79岁老人阶梯式就餐补贴(6-7折优惠),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300余人次,解决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同步建立“老年议事会”,吸纳22名低龄老人参与餐厅管理,实现“老有所为”。创新“公益积分”循环。将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8类志愿服务量化为积分,村民可凭积分兑换餐券或生活用品,累计激发300余人次参与乡村治理,形成“行动换积分、积分促服务”的良性循环。搭建“家门口”就业平台。定向聘用6名留守妇女担任餐厅服务员,通过技能培训使其人均月收入达2500元,并设置“弹性工时”兼顾家庭照护,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
以餐厅为支点撬动集体经济发展,构建“三产融合”增收模式。“餐饮+”复合业态。整合资源打造“餐饮服务+智慧水站+商品展销”综合体,与3家友邻村合作社建立直供合作,降低采购成本30%,提升利润空间,截至目前实现营业额30万元,纯利润达10万元。“土货”出村通道。开设农产品助销专柜,通过“线下展销+线上直播”带动本地大麦制品、奶制品、洗化用品、肉制品销售2.3万元,其中餐厅自营收入占比45%,形成“产业兴村、反哺治理”的闭环。“人才孵化”基地。计划年内培育2名乡村基层治理、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本村村民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步,哈拉布拉克村将深化惠民餐厅的枢纽功能。延伸议事场景。打造“庭院议事角”“牧场议事点”,形成“餐厅主阵地+微议事点”全覆盖网络。培育夜市经济。利用餐厅周边空地发展乡村夜市,集聚餐饮、文创、演艺等业态,打造“219国道自驾驿站”。强化数字赋能。将“惠民餐厅”议事纳入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小程序,集成“在线议事、积分查询、服务预约”等功能,让治理更智慧、服务更精准。
哈拉布拉克村惠民餐厅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创新需紧扣“群众需求”这一核心,通过“小切口”实现“大突破”。未来,该村将持续探索“治理+服务+产业”深度融合路径,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哈村方案”。
责任编辑:李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