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 政务信息 > 政务要闻
  3. > 正文

就业工作有“思路” 增收致富添“门路”

来源 阿合奇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3-11-27 12:49 阅读

多举措就业岗位推介,高水平就业技能培训,优化“家门口”就业服务能力。近年来,阿合奇县抓紧抓实抓好就业这一最大的民心工程,坚持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千方百计助力农牧民就业增收。

深挖岗位资源,搭建供需桥梁

“工资到账了,多亏了村里的就业信息共享服务岗。”在哈拉布拉克乡哈拉布拉克村,村民吾斯曼别克·白先阿力兴奋地查看银行卡工资收入,打开了话匣子。年过40岁的吾斯曼别克·白先阿力,因暑假要照顾孩子而在家待业了两个月,“现在两个孩子都上学去了,我的空闲时间多了,就想找个活干。”

哈拉布拉克乡设立村级就业信息共享服务岗,9月初,吾斯曼别克·白先阿力在村民微信群里看到发布的沙棘地采摘工招聘信息,立马报名。

“原本只是随便试一试,没想到工作人员立刻登记了我的个人情况,不到3天,便通知我跟大伙儿一起去沙棘地干活了。”待遇好、时间灵活,阿米塔力·木哈西对这份工作很满意,“采摘成熟的沙棘果,按照重量来计算工资,多劳多得,不到半个月时间,我就拿到了4802元。”

“就业信息共享服务岗的设立,旨在消除就业供需‘信息差’,确保岗位信息能及时送到乡亲们手里,人才信息能送到企业身边。”乡党委委员艾山吐尔·开买力表示,乡村建设提速,用工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充分发挥就业信息共享服务岗作用,为农牧民和企业‘牵线搭桥’。

精准帮扶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乌兰别克·朱马吐地正熟练地操作工具搭建施工平台。很难想象,半年前,他还对高空作业一窍不通。

乌兰别克·朱马吐地是麦尔开其村的村民,毕业后为了方便照顾家中的父母,他选择了回家就业,“总是听别人说工地用工需求多、工资也高,想去试试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做起。”

乌兰别克·朱马吐地通过村里的服务岗,报名参加了阿合奇县架子工专业技能培训班,23天的培训,为他开启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架子工培训课上,我和几个兄弟一拍即合,决定后期还要参加水泥工、切割工的学习。”乌兰别克·朱马吐地自信地说,“技多不压身,学会了手艺走到哪里都不怕。”

提升就业能力,技能培训是关键。“一方面,通过群众求职需求匹配培训资源;一方面,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对口培训。”艾山吐尔·开买力表示,通过组织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农牧民就业更加精准、精细。

提升就业能力,素质培养是基础。“依托农牧民夜校、中心课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小课堂等平台,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等相关课程学习,持续提升农牧民素质素养。”副乡长托兰汗·买买提说。

完善服务体系,用情温暖民心

10月中旬,哈拉布拉克乡阿克翁库尔村村委会人头攒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现场“火爆”。本场招聘会涉及就业岗位65个,将短期用工、长期用工、季节性用工等多种就业形式提供给求职者选择,近百名村民参加。

招聘会办在“家门口”,就业服务实现“零距离”。“我们的村子离县城较远,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真的太方便了!”说到这暖心的服务,阿克翁库尔村村民阿布拉山·努素竖起了大拇指,“在招聘会上,我成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工作主要是负责村里部分区域的环境卫生。”

村党支部书记依沙白克·阿布都热曼介绍,在家门口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开展“一对一”帮扶,从职业生涯规划,到挖掘自身特长,再到提供岗位选择,多举措助力求职者尽早登上职场“直通车”。

“结合辖区实际,坚持政府和市场同向发力,切实打通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尽最大努力帮助乡亲们稳定就业、安心赚钱。”乡党委书记韩聪表示,下一步,哈拉布拉克乡将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使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责任编辑:袁永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40636bda93bf496b9487c12e2f1a26e0
c07ba9f756bb453384445cdadde4cd0c
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