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石榴籽”调解品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让乡亲们生活安心又舒心
来源 | 阿合奇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阅读 |
---|
调百家事,解千家难,暖万民心。在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石榴籽”品牌调解室秉承“矛盾不上交、纠纷不过夜、服务不打折”的原则,不断深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持续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切实维护“边境乡”社会和谐稳定。
矛盾不上交调解室里唠
“请你们帮帮我,把我的钱要回来!”寒露时节,村民吾某来到“石榴籽”品牌调解室寻求帮助。
去年10月,阿某以35000元的价格购买了吾某的皮卡车,其中有3000元一直未曾支付,双方经过多次交涉无果后,吾某打算到法院去打官司、讨公道。
“乡里的调解室就能处理好这件事!”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吾某决定“试一试”。收到吾某的调解申请后,“石榴籽”品牌调解室第一时间指派调解员塞丽玛·加合甫开展调解工作。
在认真听取当事人陈述事实主张并掌握案件有关情况证据后,塞丽玛·加合甫邀请了双方进行“茶话会”。她跟吾某讲情:“都是父老乡亲,谁家还没有个缺钱的时候?”她跟阿某讲理:“欠钱不还,天底下没有这个道理。”同时,她还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法律条文,帮着一起分析合同效力。
几杯热茶、多方协商。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方式,最终促使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阿某一次性支付吾某3000元余款,双方在调解室内握手言和。“有事就到调解室,省时省力又和气!”吾某感慨道。
纠纷不过夜化解有妙招
“问题解决了,大伙儿心里的‘大石头’也就落地了。问题没解决,哪怕回了家也睡不好觉。拖到第二天照样是笔‘糊涂账’,倒不如敞开心扉、当天解决。”这是“石榴籽”品牌调解室负责人、乡司法所所长秦子杰多年调解总结的经验。
得益于扎实的基层群众工作经历,秦子杰在做好群众工作中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他说:“只有做到腿勤、口勤、心勤,才能对乡亲们的情况了然于胸。”每次接到乡亲们的求助电话,不管多晚,秦子杰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为了做好“传帮带”,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年初,在哈拉布拉克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乡司法所在全乡范围内组织招聘专职调解员,秦子杰负责并成立“石榴籽”品牌调解室。
“很多矛盾,往往都是因为一些小事情引起的。”走进哈拉布拉克乡政府楼三楼,一条宣传标语引人瞩目:防调结合、以防为主。“石榴籽”品牌调解室通过采取阵地宣传、入户宣讲、以案释法、现场调解等方式,持续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服务不打折迎来和解潮
服务是品牌良性发展的“生命线”。服务好不好,关键在调解员队伍。
“我们要为乡亲们提供及时且优质的调解服务,让调解工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今年3月,哈拉布拉克乡启动“石榴籽”品牌调解员培养计划,由“金牌”调解员秦子杰授课,为新入职调解员传授经验。
培训班第一批学员对谢汗·买买提哈德抓住机会,每场培训从不缺席,一有困惑就向秦子杰请教。“通过系统培训,我的调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如今,我也成长为一名骨干成员了!”对谢汗·买买提哈德感激地说。
培训多了,队伍强了,服务好了,品牌叫得更响了。自“石榴籽”品牌调解室成立以来,共计化解矛盾纠纷案件12件,调解成功率达100%。“石榴调解为人民,春风化雨暖民心。”如今,说起“石榴籽”品牌调解室,当地群众直竖大拇指。
“抓住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合同纠纷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矛盾纠纷,坚持法、理、情相结合,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提升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乡党委书记韩聪表示。
责任编辑:王倩茹